单项选择题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
单项选择题
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
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
单项选择题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