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我国西北某省,枯水期流量很少;坝型为土石坝,黏土心墙防渗;坝址处河道较窄,岸坡平缓。工程中的某分部工程包括坝基开挖、坝基防渗及坝体填筑,该分部工程验收结论为“本分部工程划分为60个单元工程,其中合格24个,优良36个,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达到优良,故本分部工程优良。”问题:(1)根据该项目的工程条件,指出合理的施工导流方式及其泄水建筑物类型。(2)大坝拟采用碾压式填筑,其压实机械主要有哪几种类型?(3)大坝施工前碾压实验主要确定哪些压实参数?施工中坝体与混凝土泄洪闸连接部位的填筑,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填筑质量?(4)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有关质量评定规程,质量评定时项目划分为哪几级?(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有关质量评定规程,上述验收结论应如何修改?
【参考答案】
(1)由于该河流枯水期流量很少,坝址处河道较窄,宜选择全段围堰法导流。因岸坡平缓,泄水建筑物宜选择明渠。
(2......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现对若干个水利工程大坝出现事故的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得知,产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表1F420152-1):问题: (1)试绘制出事故排列图。 (2)分析大坝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与一般原因。 -
问答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及泄水闸等组成。大坝为壤土均质坝,最大坝高15.5m,坝长1135m。该大坝施工承包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就近选择某一料场,该料场土料黏粒含量较高,含水量较适中。在施工过程中,料场土料含水量因天气等各种原因发生变化,比施工最优含水量偏高,承包商及时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其满足上坝要求。坝面作业共安排了A、B、C三个工作班组进行填筑碾压施工。在统计一个分部工程质量检测结果中,发现在90个检测点中,有25个点不合格。其中检测A班组30个点,有5个不合格点;检测B班组30个点,有13个不合格点;检测C班组30个点,有7个不合格点。问题: (1)在①羊脚碾;②振动平碾;③气胎碾;④夯板;⑤振动羊脚碾等机械中,适用于该大坝填筑作业的压实机械有哪些? (2)该大坝填筑压实标准应采用什么控制?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 (3)料场土料含水量偏高,为满足上坝要求,此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4)根据质量检测统计结果,试采用分层法分析,指出哪个班组施工质量对总体质量水平影响最大? -
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施工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招标文件工期为15个月。承包方投标所报工期为13个月。合同总价确定为8000万元。合同约定:实际完成工程量超过估计工程量25%以上时允许调整单价;拖延工期每天赔偿金为合同总价的1‰,最高拖延工期赔偿限额为合同总价的10%;若能提前竣工,每提前1天的奖金按合同总价的1‰计算。承包方开工前编制并经总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1F420151-7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4个事件,致使承包单位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实际用了15个月。事件1:A、C两项工作为土方工程,工程量均为16万m,土方工程的合同单价为16元/m3。实际工程量与估计工程量相等。施工按计划进行4个月后,总监理工程师以设计变更通知发布新增土方工程N的指示。该工作的性质和施工难度与A、C工作相同,工程量为32万m3。N工作在B和C工作完成后开始施工,且为H和G的紧前工作。总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单位依据合同约定协商后,确定的土方变更单价为14元/m3,用4个月完成。3项土方工程均租用1台机械开挖,机械租赁费为1万元/(月·台)。N工作实际用了4.5个月。事件2:F工作,因设计变更等待新图纸延误1个月。事件3:G工作由于连续降雨累计1个月导致实际施工3个月完成,其中0.5个月的日降雨量超过当地30年气象资料记载的最大强度,按合同专用条款的界定为风险事件。事件4:H工作由于分包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实际5.5个月完成。由于以上事件,承包单位提出以下索赔要求:(1)顺延工期6个月。理由是:完成N工作4个月;变更设计图纸延误1个月;连续降雨属于不利的条件和障碍影响0.5个月;监理工程师未能很好地控制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应补偿工期0.5个月。(2)N工作的费用补偿=16元/m3×32万m3=512万元。(3)由于第5个月后才能开始N工作的施工,要求补偿5个月的机械闲置费5×1万元/(月·台)×1台=5万元。问题:(1)请对以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4个事件进行合同责任分析。(2)根据总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施工进度计划,应给承包单位顺延的工期是多少?说明理由。(3)确定应补偿承包单位的费用,并说明理由。(4)分析承包单位应获得工期提前奖励还是承担拖延工期违约赔偿责任,并计算其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