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其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淑华经常和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她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
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3.从个人、小组、社区等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参考答案】
1.增能理论的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孙婆婆,93岁,女。文盲,广东人。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除了一个女婿还健在,其他的女儿、儿子、儿媳妇和女婿都已经过世了。孙婆婆现在住在福利院,由大外孙每个月交1000多元生活费给福利院。2012年11月26日的晚上,孙婆婆爬上房间的阳台,伸出双脚在空中,要跳楼。她说胸口痛了很久,都没有人理她,她家人不要她了,不来看她,想自杀。 【问题】1.孙婆婆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请针对孙婆婆的问题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问答题
社会工作者阿华在社区需求调查中发现,社区中有一些老年人不参与社会交往,除了不得不出来买菜购物,几乎不出屋,整天待在家里,这些老人中有的又是独居老人,阿华偶尔碰到他们热情的与其打招呼问候时,他们也只是勉强点头。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在想,要是这样下去,生命力就会越来越低,退化、衰老的进程就会加快,不行!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问题:结合案例中描述的社区老人状况,依据老年社会工作方法设计恰当的服务计划。 -
问答题
李奶奶今年已经75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李奶奶终生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子。李奶奶在养子结婚后就和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养子一家居住的是平房,养子主要是干推销工作的,经常在外面奔波。养子的妻子是商店营业员。养子的儿子已上高中,住校经常不回来。最近邻居发现,李奶奶整天在外面捡垃圾,并以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为食。邻居们找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门去进行家访,发现养子一家早就和李奶奶分开住了。养子一家住在大平房中,而李奶奶居住在旁边一个放杂物的小棚子里面。社会工作者发现李奶奶居住的小屋中堆满了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养子的妻子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老人捡回来的。养子也不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苦水。从几个月前,李奶奶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捡垃圾,并且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家里人阻拦她捡垃圾就和家人嚷叫,哭闹,所以现在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看到的这种情况。据养子介绍,李奶奶在老伴死后就出现了一些幻觉,她总和家人说"你爸爸在那边说没有吃的,他饿呀"之类的话语。养子一家看老太太行为正常,也没太在意,没料到现在竟成了这样。 【问题】1.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李奶奶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她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哪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