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曰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项选择题 1969年在海牙召开的欧共体峰会公报指出,在遵循《罗马条约》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欧洲国家,无疑将使欧共体的规模扩大到能够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和技术的需要的程度。公报中的“其他欧洲国家”指的是()。
单项选择题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