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14年4月1日,甲融资租赁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份融资租赁合同。该合同约定:甲公司(出租人)按照乙公司(承租人)的选择,从丙公司(出卖人)购进一套医疗设备租赁给乙公司使用;租赁期限为10年,从设备交付时起算;年租金400万元(每季度支付100万元),从设备交付时起算;租期届满后,租赁设备归乙公司所有。2014年4月10日,承租人乙公司取得了该医疗设备的经营许可,但出租人甲公司未取得该医疗设备的经营许可。2014年6月1日,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交付了该医疗设备。乙公司检验合格后出具验收合格通知书,甲公司据此向丙公司支付了货款。2014年7月10日,因该医疗设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致使患者胡某死亡,乙公司依法向胡某的家属赔偿120万元。此后,乙公司向丙公司行使索赔权,同时拒绝向甲公司支付该医疗设备的租金。遭到丙公司的拒绝后,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2014年7月20日,该医疗设备遭雷击全部报废。已知:甲公司和乙公司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对租赁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承租人欠付租金时出租人解除合同的条件等问题均未作出明确约定。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人民法院能否仅以出租人甲公司未取得该医疗设备的行政许可为由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并说明理由。 (2)乙公司是否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说明理由。 (3)乙公司拒绝向甲公司支付该医疗设备租金的做法能否获得人民法院的支持?并说明理由。 (4)甲公司是否应当对胡某的死亡承担责任?并说明理由。 (5)该医疗设备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支付租金的主张能否获得人民法院的支持?并说明理由。 (6)如果乙公司未按期支付租金,甲公司在何种情形下可以提出解除该融资租赁合同?
问答题 2013年7月1日,因甲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出现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事实,人民法院受理了由债权人乙公司提出的对甲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同时指定丙会计师事务所为管理人。由于甲公司的债权人人数较少,故未设立债权人委员会。相关事实如下: (1)丙会计师事务所曾于2009年担任乙公司的财务顾问,丙会计师事务所拟派出注册会计师张某,张某之妻现为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2)2012年4月1日,甲公司将一幢楼房出租给A公司,租期为3年。2013年7月3日,管理人在未征得承租人A公司同意的情况下解除了该租赁合同。 (3)2012年10月1日,甲公司以其小汽车设定质押向B公司借款20万元。甲公司于当日将该小汽车交付给B公司。2013年7月4日,管理人向B公司清偿了20万元之后将该小汽车取回,管理人一直未将此事向人民法院报告。已知,该小汽车当时的市场价值仅为15万元。 (4)2013年4月1日,甲公司与C公司订立100万元的买卖合同。同日,双方签订一份抵押合同,甲公司以其机器设备向债权人C公司设定抵押,但未办理抵押登记。 (5)2013年5月7日,甲公司与D公司订立租赁合同,甲公司从D公司处租赁机床一台,双方约定:租期1年,租金5万元。当日,甲公司向D公司支付5万元租金,D公司向甲公司交付机床。2013年6月18日,甲公司故意隐瞒事实,以机床所有人的身份将该机床以40万元的市场价格卖给E公司,双方约定,E公司应于2013年8月1日之前付清全部价款。当日,甲公司向E公司交付了机床。2013年7月6日,D公司向管理人要求返还其出租给甲公司的机床时,得知机床已被甲公司卖给E公司的事实。 (6)2013年6月1日,甲公司与F公司订立租赁合同,甲公司从F公司处租赁挖掘机一台,双方约定:租期6个月,租金12万元。当日,甲公司向F公司支付了租金,F公司向甲公司交付了挖掘机。2013年7月4日,管理人因重大过失将该挖掘机以100万元的市场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G公司,当日,G公司付清了全部价款,但管理人尚未向G公司交付该挖掘机。2013年7月6日,F公司向管理人要求返还其出租给甲公司的挖掘机。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丙会计师事务所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丙会计师事务所拟派出的注册会计师张某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并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管理人在未征得承租人A公司同意的情况下解除了该租赁合同是否符合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管理人通过向B公司清偿20万元的方式将该小汽车取回的做法是否符合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管理人一直未将此事向人民法院报告是否符合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指出C公司的抵押权是否已经设立?管理人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对该抵押予以撤销?该机器设备是否属于债务人甲公司的财产?并分别说明理由。 (5)根据本题要点(5)所提示的内容,D公司是否有权要求E公司返还该机床?如果D公司未能取回该机床,其财产损失应如何处理?并分别说明理由。 (6)根据本题要点(6)所提示的内容,F公司是否有权要求取回该挖掘机?如果F公司取回了该挖掘机,G公司已经支付的价款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 某报社记者深度采访后,报道了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上市前改制重组以及上市后发生的一系列情况: (1)A公司是于2007年在对B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整体改制的基础上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B公司改制时,以其截止于2007年6月30日经审计确认的净资产额7500万元为基础折为7000万股;A公司设立时,发起人为甲、乙、丙、丁四名自然人和C公司。2009年7月,A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前,A公司聘任了4名独立董事,其中1名独立董事系乙在某大学担任教授的父亲王某。 (2)2009年12月28日,A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收购C公司下属资产事项,C公司作为关联方,回避投票表决,丁投了反对票,但该次会议通过了该收购事项。12月29日,A公司公告了上述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随后,A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1月11日,丁向A公司董事会发函,称其对前述公司重大资产收购行为持有异议,要求A公司收购其所持本公司股份,但A公司董事会未同意丁的要求。 (3)2010年4月1日,丁向中国证监会举报称:A公司的独立董事王某于2009年12月25日买入A公司股票2万股,至今持有;持有A公司4%股份的甲于2009年12月30日买入A公司股票3万股,于2010年1月8日卖出,获利5万元。丁认为王某和甲都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4)2010年6月,丁拟将其持有的A公司的发起人股份协议转让给D公司,C公司表示反对。最终丁和乙于2010年12月3日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7%股份全部转让给乙,乙在原来持有A公司51%股份的基础上增加持股比例至58%。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于2007年整体改制时的折股安排是否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2)王某是否符合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并说明理由。 (3)2010年1月,A公司董事会拒绝收购丁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4)王某于2009年12月25日买入A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并说明理由。 (5)甲于2009年12月30日买入A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并说明理由。 (6)丁于2010年6月拟将其发起人股份转让给D公司,是否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7)乙是否应向A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说明理由。